作者:|来源:中国制药网|2017年08月24日
从2010年开始,在全球化和研发热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内药企频频与国外药企开展交易,一方面获得国际先进水平药物在国内的研发、生产或者销售权益,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企业通过合作和交易把中国自主研发的新药推向全球。刚刚过去的7月6日至7日,在南京举办的科睿唯安第四届中国制药行业大会上,就专门设置了“外部合作和交易”专题论坛,探讨国内药企与国外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易。
从大数据看中国制药行业的交易和合作
会议第一天,来自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事业部首席科学家Richard Harrison博士就从大数据的层面概述了近年来中国制药行业的变化与发展,其中涉及到交易和合作部分的内容。根据科睿唯安的数据,2010至2014年间,中国参与的制药行业交易数量(以交易起始年份计算)一致持平稳态势,除2011年略少(45)外,其余年份均在60多笔。但2015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当年交易量为71笔,2016年继续上升至88笔。
在会议第二天“外部合作和交易”专题论坛上,科睿唯安生命科学事业部咨询业务全球执行主管Jamie Munro表示,随着近年来研发费用的迅速增长,合作可以改善研发效率。
Munro引用数据称,2007-2015年,进入临床阶段的新分子实体(NME)下降了52%,但与之对应,2007-2016年授权许可交易增加了70%。其中,III期至上市阶段的授权许可和并购交易占全部交易的一半以上。在适应症方面,肿瘤是热点,代表了最大的机会,但同时竞争也最激烈。
Munro还总结了今年1至5月中国市场的主要交易。
制药行业的合作创新模式
美国强生集团亚太创新中心资深总监夏明德介绍,制药行业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高增长的行业,而全球每年批准的新药中,有很多是通过合作研发来完成的。
夏博士表示,目前的创新药研发合作上有多种方式,包括一个新模式,比如和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以及跨公司的孵化器模式。而在中国甚至亚太地区比较流行的VIC模式(VC+IP+CRO),是“轻资产重智力”的商业运作模式,夏博士认为这种模式对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好的运作模式,而且有的公司做的比较成功。接下来,夏博士以3个合作开发成功上市的癌症药物——Keytruda、易瑞沙和Imbruvica实例说明合作创新相对于纯粹的内部研发,可以强强联合,增加成功概率。
关于强生集团的合作创新,夏博士介绍了该公司在全球的4个的创新中心,分别位于美国旧金山、波士顿,英国伦敦和中国上海。从2013年至2017年,这4个创新中心筛选了7000多个项目,从中选出400多个项目进行合作。
另外,强生也提供公司层面的孵化器给创新公司使用,创新公司不需要买大型的仪器,投资大型实验室,可以利用强生的设施和设备,并且与强生的科学家交流,提高创新成果的概率。目前该孵化器有169家公司。
除了合作,强生还直接开展投资,该集团的投资部门JJDC在2013-2015年间投资约10亿美元,涉及几十个大项目。
中国企业的合作创新之路
而7月初,百济神州宣布将该公司的PD-1 抑制剂BGB-A317在亚洲以外地区的全球权益出售给新基,价格高达9.8亿美元,是又一中国新药海外授权的高价格。
1、基石药业:外部合作和内部研发齐头并进
去年基石药业宣布融资1.5亿美元,创下了国内A轮融资的记录,也是当年全球的A轮融资排名第二,总融资第六。投资方是元禾原点、博裕资本和毓承资本(药明康德旗下风险投资基金)三家。
基石的高级副总裁袁斌博士介绍,该公司致力于创新肿瘤药物的开发,拥有丰富的产品线。公司的领导团队均来自国际知名药企管理层,已成功构建起以临床研发和转化医学为核心竞争力的团队,并且将以国际标准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特别是肿瘤免疫联合治疗的开发。未来,公司将在国内建立一个自己的商业化团队,以加速产品的上市推广, 早日为中国患者造福。
袁斌博士在发言中表示,基石药业欢迎和国内外制药公司开展各种方式的合作,该公司在临床研发,资金及产品线的独特优势,将使其成为进行产品共同开发的最佳合作伙伴。
2、礼进生物:融资+合作推进创新
礼进生物的创始人和CEO王结义博士介绍了该公司研发的PD-1人源化单抗SSI-361和其它肿瘤免疫创新抗体及其临床组合治疗。王博士指出,为了尽快将PD-1抗体药物推进到临床开发阶段,公司除了融资以外,也利用合作。
因此,去年9月,刚刚成立4个月的礼进生物与国内上市企业安科生物达成合作,以5000万将SSI-361及其生产细胞株在中国的权益独家授权给安科生物,同时保留全球组合治疗应用权益。
王结义博士透露,今年初,礼进生物还成功完成了A轮融资,投资方是世界著名的晨兴创投(Morningside Ventures)。未来该公司随着项目的进展,会需要更多的融资和项目合作,特别是国际合作的可能。
3、恒瑞医药:海外合作走向国际化
国内新药开发的领军者之一恒瑞医药的首席医学官邹建军博士则从抗肿瘤新药入手,阐述了恒瑞的新药开发和合作策略。邹建军博士表示,在研发过程中寻找国际合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近几年来,恒瑞医药积极与国际制药公司开展合作。邹博士在演讲中列举了其中的几个重要交易:2015年8月,恒瑞与美国TESARO公司达成协议,引入后者用于肿瘤辅助治疗的止吐药物rolapitant,获得这个药物在中国的权益。当年9月,恒瑞将自主研发的PD-1单抗SHR-1210大中国区以外地区的开发和市场权益出售给美国Incyte公司。
这两笔交易,特别是与Incyte的交易,是恒瑞创新药走向全球化非常重要的一步,一方面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研发的实力,另一方面也获得了经费开展下一步的研发。
除了交易以外,恒瑞还在2016年5月与国际知名的学术机构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签署了为期3年的肿瘤研究协议,还有和美国Albert Einstein 医院的合作,希望藉此进一步提升国际化合作以及研发水平。
邹博士表示,恒瑞的策略就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风险共担,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将产品推向海外, 实现国际化。
文章链接:中国制药网 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67033.html